cskun1989 Profile Banner
蔡慎坤 Profile
蔡慎坤

@cskun1989

Followers
385K
Following
221
Statuses
14K

中文撰稿人、独立时评人。 油管地址:https://t.co/jctvsg5C7G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Joined June 2017
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cskun1989
蔡慎坤
51 minutes
现在虽然还有很多美国人称自己是"基督徒",那只是因为其父母祖辈是基督徒,或者小时候被带到教会甚至受过洗,他们平时根本不读圣经不祷告不参加任何团契活动,对圣经和基督教的教义既没有清楚的了解,也不再真正地相信上帝,在个人生活中,他们的行事为人并不以圣经或基督教的教导为准则。 这样的"挂名基督徒"在美国很普��,美国社会日趋世俗化,一些社会精英,尤其是一些左派,不遗余力地要把基督教的影响力排斥在公众事物以外,甚至把基督教信仰当做有害的思想加以禁止。 2009年美国《新闻周刊》在"基督美国的末日"一文中,引用了美国Trinity学院做的2008年"美国宗教信仰调查":美国公民认为自己不信仰任何宗教的数量几乎是1990年的2倍,从8%上升到15%;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的百分比也下降了10%,从1990年的86%到76%;《新闻周刊》的读者调查也显示:布什时代有69%的人认为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而到了奥巴马时代,这么认为的只有50%;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信仰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正在变小,认为信仰可以解决所有或大部分问题的美国人也创下了历史新低,只有45%。 从上个世纪五六���年代以来,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倾向在美国日益加深,祷告在公立学校被禁止,"十诫"的箴言被撤出教室,根据圣经原则反对同性恋被指控为"仇恨犯罪",学校教育不能质疑进化论……而一些教会也被世俗化侵蚀,逐渐丧失对社会文化的批判能力和属灵生命的影响力。  "文化多元化"风行美国,对尊重和保护个人权利以及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等为标志的傳統价值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长期的挑战,导致美国的价值观越来越混乱越来越妥协。对教会禁言的约翰逊法案,始作佣者就是民主党总统约翰逊。从那时起,美国道德水平急剧滑坡。 川普呼籲美國人回歸上帝 | 遠離上帝是美國最大的危機 |文化多元對美國的影響 | (20050209第451期)#歷史瞬間 來自 @YouTube
Tweet media one
9
2
23
@cskun1989
蔡慎坤
43 minutes
栗战书担任中办主任期间,迅速转换角色,把习近平视为自己��一的效忠对象,习近平在第一任期内抓逮了440多位副部级以上的党政���官,其中不少是胡锦涛提拔重用的人,栗战书不断向胡锦涛解释这些人被抓的原因,正是他们背着胡锦涛大搞腐败,让胡锦涛不得不接受现实,也尽一切所能稳住胡锦涛监视胡锦涛,把那些人私下会见胡锦涛的消息转告给习近平,为习近平清洗政敌扮演冲锋队的角色,从而打消了习近平对栗战书的疑虑,在政治忠诚度上也得到了习近平的接纳和认可,特別是栗战书及时率先喊出“定于一尊”的口号,又和张德江、王沪宁一道完成了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的修宪任务,为习近平连任立下汗马功劳。 但栗战书也是伴君如伴虎,生怕哪一天习近平不高兴了,像对付他的政治盟友王岐山一样抛弃他,十九大那年,栗战书主动向习近平提出,由于自己年龄到了68岁,考虑退休,即使留任也只是到政协或人大担任副职,以此先发制人打消习近平的顾忌,栗战书认为自己原本打算是在副部级位置上退休,现在到了副国级已经很知足了,这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能力和学识范围,习近平在一次政治局内部会议上强调,栗战书担任中办主任经受住了各种压力和考验,可以担当重任,在事后的内部摸底排名中,栗战书排到了汪洋之前,栗战书出任人大委员长对习近平更有利,就这样栗战书一直干到73岁才全身而退。 剪除栗戰書黨羽 | 栗習不同的升遷路徑 | 十八大後栗的忠誠讓習放心 |老人政治歸宿 | (20250208第449期) #時政評論 來自 @YouTube
Tweet media one
4
1
17
@cskun1989
蔡慎坤
55 minutes
有人把“9 11”作为一个分水岭,也有人把2008年金融危机看成导火索,实际上这仅仅只是偶然外因,摧毁美国信仰根基的并不是外部敌人,而是美国人,并且早在二战之后就露出了端倪。 二战后特別是过去几十年大批涌入美国的移民群体发生了质变,许多来自非基督化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或非法移民大量涌入,使美国源自欧洲的传统价值观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于美国《独立宣言》所确立的三大权利: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权利也受到冲击和影响。 新移民特别是黑人生育率远高于白人,按人口学的规律,美国很快��不再是一个欧洲后裔为主的国家,幼稚的左派政治家终���要为此付出代价,当美国人不再把基督看成救主,异教和邪教就会趁虚而入,美国的衰亡或分裂就为时不晚。 历史上的美国经历过多次重大信仰危机,但每一次危机之时,美国都会出现卓越的属灵领袖,把美国人从信仰危机中带出来,让更多的美国人走近上帝,接受上帝。也有更多人在危机中和困惑中反思危机的根源,寻求人类共同的信仰---真正能够凝聚人心、启迪智慧,给人类带来安宁、和平的伟大信仰。    一旦信仰的大厦坍塌,美国这座自由世界的灯塔就会黯然无光!美国就会失去所捍卫的价值观,美国的分裂就不可避免,这种分裂或许是联邦,或许是信仰。基督教信仰曾经给美国带来长期的繁荣和稳定,当美国人远离上帝,美国同样也会失去上帝的眷顾。这是沒有信仰的人永远不明白的属灵秘密!特別是那些把信仰斥之为邪教的人! 中国政治学者刘军宁指出:美國开国者之一约翰·亚当斯断言,“我们(美国)的宪法只是为有(神所启示的)道德和有(基督教)信仰的人制定的。对其它形式的政府,它(这部宪法)是完全不能胜任的。”这是支撑成文的美国宪法与政治制度的不成文宪法。如果运行美国目前这一套制度的法官、检察官、陪审员与政治家们既不接受神所启示的道德,又没有信靠雅威的信仰,那么,这套美国成文宪法及其制度必将徒有其表,名存实亡。 有人认为即使在上帝和信仰缺席的情况下,美国的秩序也能照样维持。这些人没有理解一个无神的、基督教信仰衰落的美国,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美国终结。美国终结不是美国国力衰落,而是美国不成文宪法的衰落导致得美国终结。美国终结只有一个原因,就像我们在圣经里看到的以色列亡国的结局一样。衰落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子���悖逆,不��意再信靠上帝! 川普呼籲美國人回歸上帝 | 遠離上帝是美國最大的危機 |文化多元對美國的影響 | (20050209第451期)#歷史瞬間 來自 @YouTube
12
2
23
@cskun1989
蔡慎坤
12 hours
RT @Captxueinshai: 商人真有智慧,绕开国会撤销了一个行政机构,总统无权撤销美国开发署,但是任命国务卿兼任该机构领导,代理领导认为原14000人的机构只要留294人就可以了。机构裁员又不要国会同意。 还能这样玩的,从媒体、反对党看,还没什么大的反对意见。
0
81
0
@cskun1989
蔡慎坤
12 hours
埃隆:财政部承认每年有 500 亿美元的欺诈性付款——正在进行改革 埃隆表示,在发现每年有超过 1000 亿美元的福利金发放给没有社会安全号码 (SSN) 或有效身份证件的个人后,美国财政部和 DOGE 团队已同意进行紧急改革,其中 500 亿美元可能是彻头彻尾的欺诈行为。 新措施将要求支付分类代码、交易说明,并严格执行���禁止支付”名单,以阻止向欺诈者、恐怖分子和已故个人的付款。 埃隆称以前没有这些保障措施是“完全疯狂的”。
@elonmusk
Elon Musk
17 hours
To be clear, what the @DOGE team and @USTreasury have jointly agreed makes sense is the following: - Require that all outgoing government payments have a payment categorization code, which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pass financial audits. This is frequently left blank, making audits almost impossible. - All payments must also include a rationale for the payment in the comment field, which is currently left blank. Importantly, we are not yet applying ANY judgment to this rationale, but simply requiring that SOME attempt be made to explain the payment more than NOTHING! - The DO-NOT-PAY list of entities known to be fraudulent or people who are dead or are probable fronts for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or do not match Congressional appropriations must actually be implemented and not ignored. Also, it can currently take up to a year to get on this list, which is far too long. This list should be updated at least weekly, if not daily. The above super obvious and necessary changes are being implemented by existing, long-time career government employees, not anyone from @DOGE. It is ridiculous that these changes didn’t exist already! Yesterday, I was told that there are currently over $100B/year of entitlements payments to individuals with no SSN or even a temporary ID number. If accurate, this is extremely suspicious. When I asked if anyone at Treasury had a rough guess for what percentage of that number is unequivocal and obvious fraud, the consensus in the room was about half, so $50B/year or $1B/week!! This is utterly insane and must be addressed immediately.
24
95
408
@cskun1989
蔡慎坤
14 hours
明白人
@BoraBoraBaye
BoraBora
1 day
鲁比奥:美国拒绝大撒币,不怕中国捡漏。鲁比奥在采访中强调,美国暂停某些援助项目并不怕让中国钻空子趁机抢占影响力。他认为:1. 美国不该为无关紧要的项目买单,哪怕撒手后中国愿意接手。2. 中国愿意无视民意大撒币换影响力,那是他们的事,美国绝不拿纳税人的钱来陪着烧。他直言:美国强不强,靠的是自身实力,而不��靠到处撒币补漏讨好。
9
3
49
@cskun1989
蔡慎坤
14 hours
RT @charliekirk11: New York Judge Paul Engelmayer just forbade all political appointees — including Treasury Secretary Scott Bessent — from…
0
30K
0
@cskun1989
蔡慎坤
1 day
1993年4月,43岁的栗战书担任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晋升副部级。这个职务与他多年的老上级宋德福,从团中央第一书记转任中组部副部长、人事部部长、党组书记有直接关系,宋德福32岁从胡锦涛手中接过团中央第一书记,同时兼任中央军委组织部副部长,是胡锦涛特别赏识的军地干将,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胡耀邦、赵紫阳接连出事,宋德福在团中央第一书记的位置上苦熬了八年之久,直到1993年3月才换岗。 栗战书由于与程维高的秘书李真产生巨大矛盾,逐渐被边缘化,1997年12月不再担任省委秘书长,而是以河北省委常委身份兼任河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1998年7月,48岁的栗战书经宋��福协调,调任陕西省委常委、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2000年11月,在宋德福离开中组部副部长之前,出任陕西省委组织部部长。2002年1月,栗战书任西安市委书记,同年5月,晋升陕西省委副书记兼西安市委书记。 2003年12月,栗战书转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2004年10月,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07年12月25日,张左己辞去省长职务后,在副部级徘徊十五年的栗战书才得以晋升,出任代理省长,晋升正部级。2008年1月27日,正式选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2010年8月21日,栗战书调往贵州,任贵州省委书记。这项任命得到了胡锦涛和习近平的支持,按照江系常委的意见,当时只同意将栗战书平调到湖南继续担任省长,胡锦涛直言这对战书同志不公平,此刻江曾挑选的接班人习近平站在了胡锦涛一边。 2012年7月18日,栗战书被胡锦涛调到中央工作,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常务副主任(正部长级)。9月1日正式接替令计划,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10月23日起兼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2012年11月15日,62岁的栗战书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晋升副国级,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这样的人事安排,显然是胡锦涛刻意而为,十八大的人事主导权,集中在江曾和胡锦涛手中,而此时的习近平并沒有多少话语权。 至于在中办主任期间,栗战书的所作所为深受习近平的赏识,栗战书在侍卫习近平的过程中,迅速转换角色,把习近平视为自己唯一的效忠对象,在第一任期内抓逮了440多位副部级以上的党政高官,其中不少是胡锦涛提拔重用的人,栗战书负责向胡锦涛解释这些人被抓的原因,正是他们背着胡锦涛大搞腐败,让胡锦涛不得不接受现实,也尽一切所能稳住胡锦涛监视胡锦涛,把那些人私下会见胡锦涛的消息转告给习近平,为习近平清洗政敌扮演冲锋队的角色,从而打消了习近平对栗战书的疑虑,在政治忠诚度上也得到了习近平的接纳和认可,特別是栗战书及时率先喊出“定于一尊”的口号,又和张德江、王沪宁一道���成了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的修宪任务,为习近平连任立下汗马功劳。 誰下令剪除栗戰書黨羽 | 栗習不同的升遷路徑 | 十八大後栗的忠誠讓習放心 |老人政治的歸宿 | (20250208第449期) #時政評論 來自 @YouTube
Tweet media one
26
36
289
@cskun1989
蔡慎坤
1 day
日��首相石破茂在以色列總理訪美後在白宮與川普見面,让关心日美同盟的國際社會松了一口氣,川普與石破茂2月7日舉行了首次正式會晤,雙方決心邁向美日關係的新黃金時代,共同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在聯合聲明中,美日提出多項戰略主張,重點聚焦遏制中共在印太地區的侵略行為。 在聯合記者會上,川普與石破茂互相讚揚,展現出密切友好的互動關係;川普也表示不久將親訪日本。 石破茂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電視上,他(川普)看起來令人害怕,個性非常強勢;但當我與他見面時,他非常真誠且充滿力量。」他話音剛落,便引起了川普的笑聲。 會談不僅涉及美日促進經濟與貿易平衡的具體措施,同時也體現出美國在全球及印太地區應對中共崛起的宏觀戰略。川普與石破茂之間的友好互動,將進一步鞏固美日同盟,為遏制中共、維護印太區域穩定奠定基礎。 聯合聲明聚焦對抗中共威脅的五大重點: 1. 加強安全合作 堅守印太自由開放秩序 聯合聲明表達了在《美日相互合作與安全條約》框架下,雙邊安全與防衛合作將比以往更為強化的共同願望。 雙方重申,美日同盟是印太乃至更廣泛地區和平與繁榮的基石,強調在面臨複雜安全環境下,透過加強安全與防衛合作來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秩序。 日本強調,必須堅定不移地致力於從根本上加強自身防衛能力,這一點獲得了美國的高度認同。美國重申對日本防衛的堅定承諾,表示將動用包括核能力在內的全方位力量。雙方再次強調,《美日相互合作與安全條約》第五條同樣適用於尖閣諸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中方稱釣魚島),並強烈反對任何破壞日本長期和平管理尖閣諸島的行動。 中日雙方均主張對尖閣諸島擁有主權。中共認為,該島嶼自古以來即屬中國領土,雙方在此問題上互不相讓,導致爭端不斷。中共海警船多次進入尖閣諸島附近海域,與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船發生對峙。有時,中共海警船還會伴隨中國漁船一同前往該海域,並驅趕日本漁船。因此,重申《美日相互合作與安全條約》第五條同樣適用於尖閣諸島,將是對抗中共威脅的重要舉措。 美日還表示增加雙邊在日本西南群島的駐軍。由於該群島鄰近台灣,而中共近期頻繁進行模擬封鎖台灣的軍演,該地區因此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 2. 針對中共的強硬立場 美日領袖強烈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企圖以武力或脅迫改變東海現狀,並對中共非法的海上主張、軍事化收回領土,以及在南海的挑釁行為表示堅決反對。 雙方強調,維持台海兩岸的和平與穩定對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他們敦促應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反對任何單方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行為,並支持台灣在國際組織中發揮積極作用。 3. 擴大區域安全合作網絡 除了加強雙邊合作外,美日積極推動與志同道合國家之間的多層次協調合作,涵蓋以下框架: ● 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美國(四方安全對話,Quad) ● 日本—美國—韓國 ● 日本—美國—澳大利亞 ● 日本—美國—菲律賓 雙方表示,透過這些合作夥伴關係,美國、日本及其它志同道合的國家可在該區域內推動高質量基礎設施投資,包括在第三國部署開放式無線接入網絡(Open RAN)。 藉由推動高質量的基礎建設和技術投資,從經濟、能源到科技層面全方位提升區域韌性,從而有效對抗中共在區域內的擴張企圖。 4. 加強軍事與技術合作 為應對日益嚴峻且複雜的安全環境,雙方確認將進一步提升美日的威懾與應對能力。具體措施包括: ● 升級雙方部隊各自的指揮控制體系。 ● 增加雙邊在日本西南群島的駐軍。 ● 透過演訓提高戰備狀態。 ● 強化美��的延伸威懾。 ● 推動共同生產、開發及維護防衛裝備和技術合作。 這些措施旨在應對中共、朝鮮、俄羅斯等潛在威脅,對中共軍事擴張形成有效制衡與遏制。 5. 維護經濟安全 對抗中共經濟脅迫 兩位領導人確認,包含經濟安全在內的雙邊經濟合作是美日同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日將在經濟、能源及科技等領域深化合作,推動自由、公平的經濟秩序並加強供應鏈韌性,以確保區域整體穩定與繁榮。 雙方還表示將加大力度打擊中共的經濟脅迫,進一步提升供應鏈韌性,提升抵禦經濟脅迫的能力。雙方將持續就政策協調(aligning policies)展開討論,以推動並保護關鍵及敏感技術(包括出口管制措施),從而有效遏制中共的科技野心。 雙方將致力於維護支撐經濟繁榮的旅行系統,加強旅客審查,並定期且安全地共享信息,以打擊技術盜竊、罪犯跨境行動和非法移民。
Tweet media one
15
15
135
@cskun1989
蔡慎坤
2 days
10
11
94
@cskun1989
蔡慎坤
2 days
历史上的美国经历过多次重大的信仰危机,但每一次危机之时,美国都会出现卓越的属灵领袖,把美国人从信仰危机中带出来,让更多的美国人走近上帝,接受上帝。也有更多人在危机中和困惑中反思危机的根源,寻求人类共同的信仰---真正能够凝聚人心、启迪智慧,给人类带来安宁、和平的伟大信仰。    一旦信仰的大厦坍塌,美国这座自由世界的灯塔就会黯然无光!美国就会失去所捍卫的价值观,美国的分裂就���可避免,这种分裂或许是联邦,或许是信仰。基督教信仰曾经给美国带来长期的繁荣和稳定,当美国人远离上帝,美国同样也会失去上帝的眷顾。这是沒有信仰的人永远不明白的属灵秘密!特別是那些把信仰斥之为邪教的人!
Tweet media one
@cskun1989
蔡慎坤
2 days
基督信仰伴随着美国人走过数百年的风雨历程,离开上帝,美国就不再是美国!历史上,每当面临重大信仰危机的时刻,总会有人站出来唤醒美囯人!川普2月6日在国会大厦举行的国家祈祷早餐会(the National Prayer Breakfast)上,提到他去年经历两起未遂暗杀事件后,使他更加坚信神的力量。他呼吁美国民众“回归上帝”(Bring God Back)。 川普参加的此项活动延续了华��顿长达七十多年的传统,它把两党议员召集到了一起,举行团契活动。当天川普总先后参加两起祈祷早餐会。 美国国家祈祷早餐会是华盛顿一年一度的活动,通常在2月的第一个星期四举行。1953年2月,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成为首位参加祈祷早餐会的总统,此后每位总统都在聚会上发表讲话。 “回归上帝” 川普在祈祷早餐会上发表讲话,他说:“从美国建国之初,对上帝的信仰一直是我们国家人民心中力量的源泉,我们必须让宗教回归,必须让宗教信仰更加强大,这是我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遇到的最大问题。” “我真的相信,没有宗教,没有信仰,你就无法获得幸福。让我们重新信仰宗教,让我们的生活回归上帝。”他说。 川普回忆起去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Butler)的一次竞选集会上,一颗子弹��些夺走他的生命。他告诉议员们和与会者,“我感觉,这(事件)改变了我身上的一些东西。” 他继续说道,“我感觉我变得更加强大了,我以前就信仰上帝,但现在我觉得我对上帝的信仰更加强烈了。”他随后又在一家酒店举行的由私人团体主办的祈祷早餐会上发表讲话,感叹“是上帝拯救了我”。 这位总统是一位无宗派基督徒,强调宗教信仰自由是“美国生活基石的一部分”,并呼吁民众以“虔诚”(Absolute Devotion)的态度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川普在国会山呼吁“团结”(Unity)。在结束演讲之前,川普强调立法者需要将宗教(信仰)作为“一个重要因素”。 “它使人们团结起来。它使人们团结起来。民主党人将能够再次与共和党人共进午餐和晚餐”,他说,“所以让我们重新信仰宗教,让我们把上帝带回我们的生活。” 一个小时后,川普参加了��华府举行的第二场活动,并宣布正在组建一个宗教自由委员会。 他还表示,将任命新司法部长帕姆‧邦迪(Pam Bondi)领导一个特别工作组,以“消除针对基督教的偏见”。 川普还宣布成立白宫信仰办公室,由长期从事独立灵恩派牧师工作的保拉-怀特-凯恩(Paula White-Cain)领导。作为川普2016年竞选总统的早期支持者,她在2019年领导了川普的 “信仰与机会倡议”(Faith and Opportunity Initiative),为信仰组织如何与联邦政府合作的提供建议。 在祈祷早餐会上,怀特凯恩称赞川普是历届总统中“宗教、信仰和上帝”的“最伟大的拥护者”。 川普在会上还回顾了他在第一届政府中为取消多元化、公平和包容(DEI)计划以及限制跨性别者参与女子体育项目所做的努力。 他说,“不知大家是否注意,但我们在过去两周里摆脱了‘觉醒运动’(Woke),‘觉醒运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川普还提到最近发生的两起���难事件,令人感到悲伤,为不让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他承诺,将重新制定空中交通管制系统。 他说:“我认为这(悲剧)应该提醒我们所有人,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我们拥有的每一天。我认为未来要做的是,为我们的指挥塔建立一个出色的计算机系统,是全新的,而不是拼凑起来的、过时的陆基,这试图将陆基系统连接到卫星系统。” 新罕布什尔州民主党参议员玛吉‧哈桑(Maggie Hassan)和堪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罗杰‧马歇尔(Roger Marshall)是今年祈祷早餐会的名誉联合主席。 多年来,美国家祈祷早餐会成为旨在促进团结、信仰和两党对话的重要年度活动。
Tweet media one
Tweet media two
93
110
661
@cskun1989
蔡慎坤
2 days
來自 @YouTube
2
0
2
@cskun1989
蔡慎坤
2 days
基督信仰伴随着美国人走过数百年的风雨历程,离开上帝,美国就不再是美国!历史上,每当面临重大信仰危机的时刻,总会有人站出来唤醒美囯人!川普2月6日在国会大厦举行的国家祈祷早餐会(the National Prayer Breakfast)上,提到他去年经历两起未遂暗杀事件后,使他更加坚信神的力量。他呼吁美国民众“回归上帝”(Bring God Back)。 川普参加的此项活动延续了华盛顿长达七十多年的传统,它把两党议员召集到了一起,举行团契活动。当天川普总先后参加两起祈祷早餐会。 美国国家祈祷早餐会是华盛顿一年一度的活动,通常在2月的第一个星期四举行。1953年2月,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成为首位参加祈祷早餐会的总统,此后每位总统都在聚会上发表讲话。 “回归上帝” 川普在祈祷早餐会上发表讲话,他说:“从美国建国之初,对上帝的信仰一直是我们国家人民心中力量的源泉,我们必须让宗教回归,必须让宗教信仰更加强大,这是我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遇到的最大问题。” “我真的相信,没有宗教,没有信仰,你就无法获得幸福。让我们重新信仰宗教,让我们的生活回归上帝。”他说。 川普回忆起去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Butler)的一次竞选集会上,一颗子弹险些夺走他的生命。他告诉议员们和与会者,“我感觉,这(事件)改变了我身上的一些东西。” 他继续说道,“我感觉我变得更加强大了,我以前就信仰上帝,但现在我觉得我对上帝的信仰更加强烈了。”他随后又在一家酒店举行的由私人团体主办的祈祷早餐会上发表讲话,感叹“是上帝拯救了我”。 这位总统是一位无宗派基督徒,强调宗教信仰自由是“美国生活基石的一部分”,并呼吁民众以“虔诚”(Absolute Devotion)的态度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川普在国会山呼吁“团结”(Unity)。在结束演讲之前,川普强调立法者需要将宗教(信仰)作为“一个重要因素”。 “它使人们团结起来。它使人们团结起来。民主党人将能够再次与共和党人共进午餐和晚餐”,他说,“所以让我们重新信仰宗教,让我们把上帝带回我们的生活。” 一个小时后,川普参加了在华府举行的第二场活动,并宣布正在组建一个宗教自由委员会。 他还表示,将任命新司法部长帕姆‧邦迪(Pam Bondi)领导一个特别工作组,以“消除针对基督教的偏见”。 川普还宣布成立白宫信仰办公室,由长期从事独立灵恩派牧师工作的保拉-怀特-凯恩(Paula White-Cain)领导。作为川普2016年竞选总统的早期支持者,她在2019年领导了川普的 “信仰与机会倡议”(Faith and Opportunity Initiative),为信仰组织如何与联邦政府合作的提供建议。 在祈祷早餐会上,怀特凯恩称赞川普是历届总统中“宗教、信仰和上帝”的“最伟大的拥护者”。 川普在会上还回顾了他在第一届政府中��取消多元化、公平和包容(DEI)计划以及限制跨性别者参与女子体育项目所做的努力。 他说,“不知大家是否注意,但我们在过去两周里摆脱了‘觉醒运动’(Woke),‘觉醒运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川普还提到最近发生的两起空难事件,令人感到悲伤,为不让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他承诺,将重��制定空中交通管制系统。 他说:“我认为这(悲剧)应该提醒我们所有人,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我们拥有的每一天。我认为未来要做的是,为我们的指挥塔建立一个出色的计算机系统,是全新的,而不是拼凑起来的、过时的陆基,这试图将陆基系统连接到卫星系统。” 新罕布什尔州民主党参议员玛吉‧哈桑(Maggie Hassan)和堪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罗杰‧马歇尔(Roger Marshall)是今年祈祷早餐会的名誉联合主席。 多年来,美国家祈祷早餐会成为旨在促进团结、信仰和两党对话的重要年度活动。
Tweet media one
Tweet media two
38
47
261
@cskun1989
蔡慎坤
2 days
不费一枪一炮就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时间如此之短纠错如此之快,说明美国的影响力依然强劲。2月6日,巴拿马确认退出“一带一路”倡议,此前美国国务卿马可·��比奥以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影响为由发出威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星期五的例行记者会上呼吁巴拿马政府排除来自美国的干扰。中国外交部还以答记者问的方式发表声明,抨击卢比奥在访问巴拿马、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多米尼加期间的涉华言论“充斥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蓄意挑拨中国同有关拉美国家关系”,等等。
22
10
101
@cskun1989
蔡慎坤
2 days
贾庆林与江泽民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贾庆林与江泽民都在一机部工作,他们是邻居。���亲不如近邻,江泽民是个书生,其妻王冶坪身体不是很好,而贾庆林身材魁梧,虎背熊��,有把子力气,他又比江泽民年轻14岁,这样,江泽民家的重活,他不仅是随叫随到,而且往往主动抢过来帮助干,像义不容辞地扛大米、搬蜂窝煤、拎大白菜……经常干得汗流浃背,让江泽民夫妇十分感动。 1973年到1978年,贾庆林担任一机部产品管理局负责人,实际上就是一局之长;而江泽民这段时间在一机部担任外事局的副局长。说起来贾庆林的地位要比江泽民还高,但他们在合作办事的过程中,贾庆林见了江泽民,给予充分尊重。这更增进了两人的友谊和了解。 如果贾庆林与江泽民并不是多年故交,如果江泽民没有在1989年意外地登上中共总书记大位,那麽,贾庆林这位“大跃进”时跨进河北工学院的毕业生,终其一生可能熬到省委书记、省长就算到头了。然而,江泽民没有忘记他对自己家庭多年扛米搬煤拎大白菜的情谊,没有忘记他在一机部同事职务高自己一头的时候对自己的尊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江泽民用这样的人,放心。 一般人常说“上海帮”,江泽民当然是帮主,虽然贾庆林并不是上��人,更没有在上海工作过,但他比“上海帮”还“上海帮”;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为江泽民培植出了一个“北京帮”,要论他与江泽民经过几十年考验和浇灌的关系,其紧密程度,甚至远在曾庆红和黄菊与江泽民的关系之上。——动贾庆林,谈何容易! 誰庇護賈慶林 | 福建政治勢力 | 笑傲江胡時代 | 江澤民摯友 | 習近平伯樂 | (20250207第448期) #歷史瞬間 來自 @YouTube
Tweet media one
31
27
178
@cskun1989
蔡慎坤
2 days
「一位記者將家族歷史與個人在北京的經驗相結合,提出對中國生活 與政治的精彩見解……黃安偉以精湛的書寫,巧妙將自己在中國的經 歷融入父親與伯父的故事,讀來令人歎為觀止。《我逃離的帝國》中 的政治層面與個人視角都彌足珍貴,揭開了中國政治與生活的複雜面紗,大眾讀者必定將為之深深著迷。」──《衛報》 「黃安偉寫出一則宏大複雜的故事,卻保有個人視角,也保留生活在近代中國下的迷人細節。」──《外交政策》 「精彩絕倫、充滿抱負且細膩的敘事……黃安偉純熟地將家中故事與 宏觀真相合而為一。本書出眾的書寫以及層層疊疊的敘事,帶出了動 人心弦的家庭回憶與個人省思。」 ──《柯克斯書評》星級推薦 「一部真摯感人且引發共鳴的出道作……本書宛如一篇動人輓歌,哀 悼著在移民與世界急遽變遷中分崩離析的傳統與家族團結,揭示了中 國上個世紀革命所付出的人性代價。」──《出版者周刊》 「鮮少有書能如此成功地結合過去與現在、國家與個人、公與私,以 及中國民族與少數民族的多元面向。作者父親黃沃強出人意料且不平凡的一生,再加上作者身為移民後代的強烈好奇心,以及一流記者所具備的百折不撓決心,方能達到本書成就。」──本諾.韋納,《洛杉磯書評》 「很少書籍能夠以如此深思熟慮且優雅瀟灑的筆觸,融合過去與現 在,並將個人故事交織於一個大國的歷史之中。我向來知道黃安偉的 報導能力無出其右,但本書中他透過個人與家族故事,讓他的知識、 智慧與���驗又更上一層樓。」 ──蓋瑞.施泰因加特,《紐約時報》暢銷書《鄉村友人》作者 「黃安偉的報導成就無可匹敵,記述了二十一世紀的種種轉捩點。在 這本意趣盎然的書中,他集結跨世代家族成員之力,帶來大中華區的 故事,不僅具有高度個人情感,同時也放眼全球。這趟旅程帶有深深 的創傷、懷舊,甚至詩意氣息,只有黃安偉出眾的報導天賦得以臻 至。」──伊沙安.塔魯爾,《華盛頓郵報》國際事務專欄記者 「黃安偉的書實屬大師之作,但凡讀者對中國、美中關係,乃至於當 代的帝國議題抱有一點點興趣,都萬萬不可錯過。」──魯樂漢,《顛覆特務:約翰.唐尼的命運與中情局在中國的祕密戰爭》作者 作者說明 在撰寫關於中國的書籍時,很難找到一種固定而一致的方法來音譯人名,而且實務上的困難又因為一些必須考量的棘手因素而加劇:語言與命名的選擇往往是個政治議題,且涉及了權力的行使。 本書中大多數的人名和地名都使用漢語拼音書寫,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一九五八年開始採用的官方普通話[1]中文音譯系統,發明者以中國北方使用的普通話為基礎建立此音譯系統。 但書中也有許多例外。針對某些人物和地點,筆者使用了歷史上約定俗成的音譯,而不是用漢語拼音來表示,例如蔣介石(Chiang Kai-shek)和香港(Hong Kong)。 其中一些選擇是我出於個人考量而做的。我使用粵語音譯的形式來表達我一些近親的姓名和那些對他們而言很重要的地方的名稱。在大多數情況下,粵語音譯使用的是一種叫做粵拚的拼音系統,但也有許多人〔像我父親黃沃強(Yook Kearn W ong)〕的名字就直接使用他們正式的英語拼法。 在其他地方,雖然我並不是一貫都這麼做,但我會盡量使用當地人所使用的語言來音譯他們的名稱,這包括維吾爾語和藏語的名稱。 至於有些地方的名稱,我同時標註了當地語言的名稱和漢語的名稱,並請教過母語使用者和學者的意見。 我也在行文中加入了中文字,並選擇以繁體中文書寫,繁體中文 在香港和臺灣還是相當普遍的書寫字體。這麼做的原因是我的父母親 和叔叔、阿姨都使用繁體字,而我也在臺灣學過繁體中文。中國使用 簡體字,但繁體字仍然存在。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七○一─七六二年)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六五九─七��四年) 他還記得秋光中低掛於樹上的柿子,那些紅銅色的柿子垂掛在他 頭頂上的樹枝,看起來飽滿多汁且光滑香醇。他和其他士兵一起坐在 卡車敞開的車斗上。道路的兩旁都是樹,空氣清爽而乾燥。他們指著 那些柿子,驚嘆不已。如果能嘗上一口,那該有多麼甜呀。卡車繼續 沿著泥土路前行,行經之地揚起陣陣塵土。他們正駛入一片廣袤而枯 槁的土地,那裡有歷史悠久的道路和城鎮,但現今大多早已不復存在 了,那是一片邊疆地帶。在他們之前來到此地的戰士也已然逝去。七 十年後,他又想起了那些在夕陽餘暉中泛著金光的柿子。
@cskun1989
蔡慎坤
2 days
推薦新書《我逃離的帝國》作者/黃安偉 Edward Wong《紐約時報》資深外交記者。在《紐約時報》工作 25 年間,曾報導數十個國家的新聞,並擔任駐伊拉克戰地記者及北京分社社長。其優秀的國際報導曾榮獲利文斯頓獎Livingston Award,亦入圍過普立茲獎決選。 除了記者身份,黃安偉也曾為哈佛大學尼曼研究員,並於普林斯 頓大學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客座教授。此外,他還參與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貝爾弗中心(BelferCenter)的研究員計畫,為學術研究做出貢獻。 他經常在國際媒體上發表對全球議題的見解,包括哥倫比亞廣播 公司(CBS)、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公共廣播公司 (PBS)、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 和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媒體平台。現與家人���住在華盛頓特區。 國際知名作家、媒體聯合推薦: 「黃安偉這本非凡的家族回憶錄登峰造極,唯有美國最頂尖的中國議題記者才能寫出如此人性的刻畫。 黃安偉追尋父親足跡,從香港、新疆一路到美國,道盡了現代中國深沉的故事。曾因《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而感動的讀者,將會同樣陶醉於這本回憶錄中的記憶、歷史與歸屬。」──歐逸文,《野心時代》、《國之荒原》作者、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 「《我逃離的帝國》是一段輝煌的旅程,透過一名九十多歲的華裔美國人及其兒子(前《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視角,探索中國過往八十年的歷史。黃安偉對中國了解之深,絕對能滿足讀者對中國的好奇。此外,他將自己極其個人的故事融入其中,在紙上生動地呈現中國,而我未曾於其他中國相關書籍中獲得相同體驗。」──芭芭拉.德米克,《���佛》、《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作者。 「《我逃離的帝國》縱覽中國邊境與人民,包括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與藏族,以精彩個人記述娓娓道來中國的故事,讓讀者一同��上一對父子的旅程;其中的兒子曾任《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父親則在數十年前駐軍中國邊疆地區。本書洞察深刻且流露出惻隱之心。」──法蘭西斯.福山,著有《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我逃離的帝國》是一部輝煌史詩,同時也是不同凡響的報導作品。黃安偉身為兩個帝國之子,卻能以透澈的觀點將個人故事與歷史大事紀交織書寫,令人折服。」──陳德平,《強國》作者、《華爾街日報》記者。 「這是一個令人驚奇且引人入勝的中國當代故事,透過一對父子之間的關係鋪展開來。黃安偉從一位年輕人參加毛澤���統治下的革命軍講起,延伸到中國和香港在當代的發展與示威行動,成功地在中國崛起的宏大背景下,講述了一個充滿人情味、感人肺腑的故事。」──芮納.米德,《正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作者。 「中國在習近平統治下日漸走向專制,黃安偉對此在本書中寫出洞悉中國的報導,並融入了恢宏的家族記憶。本書對中國的了解之深入,其他中國相關書籍難以望其項背。在這個人人是專家的年代,黃安偉證明了自己真的有底子。」──愛德華.盧斯,《西方自由主義之沒落》作者、《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黃安偉將父親在香港、中國和美國的生活巧妙地融入他擔任駐華記者時期的所見所聞。書中天衣無縫且引人入勝的混合敘事,提醒了世人,歷史是由人來書寫。」──夏偉,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著有眾多中國相關著作,包含《迪斯可與民主》《天命》。 「本書扣人心弦且別出心裁,將家族故事與當代中國衝���四起的邊境報導合而為一,呈現了中國近代歷史與現況,讀來銘心刻骨。」──藍詩玲,《毛主義》、《鴉片戰爭:毒品,夢想與中國建構》作者。 「本書精彩卓絕,以個人故事娓娓道來中國的崛起之路。黃安偉與其父都是中國帝國的局外人,書中從他們的觀點出發,生動呈現他們迥異的人生志向與歷程,他們的個人故事一同勾勒出中國政治與社會在當代的演變,讀來饒富興味。」 ──白曉紅,《散落的沙:中國農村移民故事》作者。 「曾擔任駐華記者的黃安偉以撰寫報導時的客觀正直口吻,書寫父親所面對的道德兩難。黃安偉在父親薰陶下,對中國、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民懷抱著不渝的愛。同時他也洞悉中國的缺陷,並將這難能可貴的觀察記錄在本書中。」──《華爾街日報》 「本書闡述了家族記憶、流亡與回鄉等個人故事,同時也記載了中國在二十世紀的大幅演變。」──《華盛頓郵報》 「本書強大之處在於黃安偉對中國歷史脈絡的深刻理解,透過一對父子的兩代人生故事呈現,同時黃安偉也利用他的書寫專長,在宏大敘事與個人情感之間切換自如。」 ──蓋爾.貝克曼,《大西洋》雜誌 「引人入勝的全新回憶錄……黃安偉透過歷史、地理與家族淵源的三重視角探索中國……書中故事感人肺腑,同時揭露現代中國的種種矛盾。書名中的帝國如影隨形,而副標題『一個家族對中國的省思也袒露於書中。」──《經濟學人》
Tweet media one
3
7
21
@cskun1989
蔡慎坤
2 days
推薦新書《我逃離的帝國》作者/黃安偉 Edward Wong《紐約時報》資深外交記者。在《紐約時報》工作 25 年間,曾報導數十個國家的新聞,並擔任駐伊拉克戰地記者及北京分社社長。其優秀的國際報導曾榮獲利文斯頓獎Livingston Award,亦入圍過普立茲獎決選。 除了記者身份,黃安偉也曾為哈佛大學尼曼研究員,並於普林斯 頓大學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客座教授。此外,他還參與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貝爾弗中心(BelferCenter)的研究員計畫,為學術研究做出貢獻。 他經常在國際媒體上發表對全球議題的見解,包括哥倫比亞廣播 公司(CBS)、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公共廣播公司 (PBS)、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 和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媒體平台。現與家人居住在華盛頓特區。 國際知名作家、媒體聯合推薦: 「黃安偉這本非凡的家族回憶錄登峰造極,唯有美國最頂尖的中國議題記者才能寫出如此人性的刻畫。 黃安偉追尋父親足跡,從香港、新疆一路到美國,道盡了現代中國深沉的故事。曾因《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而感動的讀者,將會同樣陶醉於這本回憶錄中的記憶、歷史與歸屬。」──歐逸文,《野心時代》、《國之荒原》作者、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 「《我逃離的帝國》是一段輝煌的旅程,透過一名九十多歲的華裔美國人及其兒子(前《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視角,探索中國過往八十年的歷史。黃安偉對中國了解之深,絕對能滿足讀者對中國的好奇。此外,他將自己極其個人的故事融入其中,在紙上生動地呈現中國,而我未曾於其他中國相關書籍中獲得相��體驗。」──芭芭拉.德米克,《吃佛》、《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作者。 「《我逃離的帝國》縱覽中國邊境與人民,包括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與藏族,以精彩個人記述娓娓道來中國的故事,讓讀者一同踏上一對父子的旅程;其中的兒子曾任《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父親則在數十年前駐軍中國邊疆地區。本書洞察深刻且流露出惻隱之心。」──法蘭西斯.福山,著有《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我逃離的帝國》是一部輝煌史詩,同時也是不同凡響的報導作品。黃安偉身為兩個帝國之子,卻能以透澈的觀點將個人故事與歷史大事紀交織書寫,令人折服。」──陳德平,《強國》作者、《華爾街日報》記者。 「這是一個令人驚奇且引人入勝的中國當代故事,透過一對父子之間的關係鋪展開來。黃安偉從一位年輕人���加毛澤東統治下的革命軍講起,延伸到中國和香港在當代的發展與示威行動,成功地在中國崛起的宏大背景下,講述了一個充滿人情味、感人肺腑的故事。」──芮納.米德,《正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作者。 「中國在習近平統治下日漸走向專制,黃安偉對此在本書中寫出洞悉中國的報導,並融入了恢宏的家族記憶。本書對中國的了解之深入,其他中國相關書籍難以望其項背。在這個人人是專家的年代,黃安偉證明了自己真的有底子。」──愛德華.盧斯,《西方自由主義之沒落》作者、《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黃安偉將父親在香港、中國和美國的生活巧妙地融入他擔任駐華記者時期的所見所聞。書中天衣無縫且引人入勝的混合敘事,提醒了世人,歷史是由人來書寫。」──夏偉,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著有眾多中國相關著作,包含《迪斯可與民主》《天命》。 「本書扣人心弦且別出心裁,將家族故事與當代中國衝突四起的邊境報導合而為一,呈現了中國近代歷史與現況,讀來銘心刻骨。」──藍詩玲,《毛主義》、《鴉片戰爭:毒品,夢想與中國建構》作者。 「本書精彩卓絕,以個人故事娓娓道來中國的崛起之路。黃安偉與其父都是中國帝國的局外人,書中從他們的觀點出發,生動呈現他們迥異的人生志向與歷程,他們的個人故事一同勾勒出中國政治與社會在當代的演變,讀來饒富興味。」 ──白曉紅,《散落的沙:中國農村移民故事》作者。 「曾擔任駐華記者的黃安偉以撰寫報導時的客觀正直口吻,書寫父親所面對的道德兩難。黃安偉在父親薰陶下,對中國、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民懷抱著不渝的愛。同時他也洞悉中國的缺陷,並將這難能可貴的觀察記錄在本書中。」──《華��街日報》 「本書闡述了家族記憶、流亡與回鄉等個人故事,同時也記載了中國在二十世紀的大幅演變。」──《華盛頓郵報》 「本書強大之處在於黃安偉對中國歷史脈絡的深刻理解,透過一對父子的兩代人生故事呈現,同時黃安偉也利用他的書寫專長,在宏大敘事與個人情感之間切換自如。」 ──蓋爾.貝克曼,《大西洋》雜誌 「引人入勝的全新回憶錄……黃安偉透過歷史、地理與家族淵源的三重視角探索中國……書中故事感人肺腑,同時揭露現代中國的種種矛盾。書名中的帝國如影隨形,而副標題『一個家族對中國的省思也袒露於書中。」──《經濟學人》
Tweet media one
5
33
129
@cskun1989
蔡慎坤
2 days
【习近平非同寻常的召见韩国打手禹元植】与中共关系极为密切,并且致力于弹劾总统尹锡悦的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2月7日下午,在哈尔滨太阳岛宾馆受到习近平、王毅的召见,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见,意味着中共对韩国的政局具备巨大的影响力,禹元植通过国会把民选总統尹锡悦关起来了,自己扮演起韩中友好使者的角色,打着来华出席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的幌子,实际上是来寻求共同对付反共立场坚定的尹锡悦。 禹元植对习近平表示,韩中合作为两国各自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友好是韩国外交政策核心之一,不会改变。韩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韩中关系在新的一年更上一层楼。希望两国加强经贸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扩大人员往来,增进友好情谊。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相互支持办好今、明两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Tweet media one
121
177
748
@cskun1989
蔡慎坤
2 days
中共十七大召开之前 ,习近平当年在福建的顶头上司贾庆林时任政治局常委兼全国政协主席,前任王兆国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全国人大常务副委员长,前任贺国强时任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中组部部长,正是他们这几个重要的“福建帮”主力,成为当年在十六届中央政治局里协助曾庆红力推习近平,压制李克强的“主力军”。 2007年秋,习近平和李克强同��被安排进入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之后,官方媒体公开披露出来的“新任政治局委员党内民主推荐过程”是:在十七大召开前的当年6月25日,中共政权曾经召��体十六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所有地方省级党政一把手进京,与中央和国家机关部一级领导人、军队各大单位及武警部队主要负责人一起开会,进入中共历史上首次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推荐人选的摸底排队。 当年被推荐者的限制条件之一就是年龄。与此同时,被推荐者范围肯定也会被以具备省级地方领导和中央部委领导经验为由,限制在在位的正省部级干部里。那么,在中共十七大召开之前已经担任了省委书记的五十年代出生的干部,数来又数去,也就只有当时“临危受命”接替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时任重庆市委书记汪洋,时任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时任广西省委书记刘奇葆,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王珉,时任任西藏自治区委书记张庆黎,以及由交通部长调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张春贤。满打满算也就是十个人。 当时这十个五��年代出生的人,也只有习近平、李克强和李源潮三人具备了担任五年���五年以上地方省级一把手任职经历。由此自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共十七大上产生的中共总书记接班培养人选,即使是在所谓党内“海选”的前提下,最终也只能局限在三个人里作最后的“比选”。可见,所谓的“海选”其实具备参选资格者的范围是十分有限的。 当时在胡锦涛身边事实上扮演着“副总书记”角色的曾庆红,本来是十分看好既是团派大将又是 “太子党”出身的李源潮的。无奈李源潮在2002年秋季召开的十六上落选中央委员,十六大闭幕次日被宣布以新任中央候补委员身份升任江苏省委书记,在党内招致非议。考虑到强推李源潮从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跳升至十七届政治局常委难度太大,曾庆红这才从十六大开过后不久,开始引导事实上一直在胡锦涛背后干政的江泽民,共同把关注点转移到习近平身上。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当年的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上海市委书记陈���宇被宣布“立案调查,并免去其在上海市一切职务,停止其在中央担任的职务”的具体时间,是2006年9月。当时 ,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陈良宇前去北京参加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筹备会议,当陈良宇抵达北京后,即被中纪委宣布“双规”。紧接着,中央对外宣布时任上海市长韩正出任上海市委代理书记。 但是六个月之后,即2007年3月,中共中央突然对外宣布调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出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同志不再代理上海市委书记”的消息。如此变动的内幕就是曾庆红为了赶在十七大召开之前,为习近平提供一个政治热身的难得机会,为他在党内“比选”的过程中胜过李克强创造条件。 当时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内,附和曾庆红这一动议的最积极的就是“福建帮”中的三个人,贾庆林、贺国强和王兆国。 誰庇護賈慶林 | 福建政治勢力 | 笑傲江胡時代 | 江澤��摯友 | 習近平伯樂 | (20250207第448期) #歷史瞬間 來自 @YouTube
Tweet media one
12
8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