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 Profile](https://pbs.twimg.com/profile_images/1816125582176051204/UvabVfOX_x96.jpg)
Young 📖✍️🔑
@0xMyoung
Followers
146
Following
200
Statuses
1K
Long crypto,分享一些投资的思考(姑且算是) 『你做所有事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比特币 』
Shanghai
Joined August 2017
Never change, a bigger #BSC season coming $TCC
28
4
10
If you give a boost at this time, the number of unique addresses on BNB Chain will double again. Fast and surely @cz_binance
0
0
0
很多万姨的历史我也不是很了解,但从2017年开始看到Dovey的一些文章啥的,学习了很多,帮助我进入到crypto。 我还总结了一些在「多维加密巧克力」的内容: 看到万姨16年赚到第一桶金,我从2017年入圈,曾经也赚到一些钱,但能力有限,始终没有获得比较大的回报,且几近返贫😂
很多同学是因为2020年那篇文章认识我的, 那就再和新朋友自我介绍下crypto的经历: 2016年在 Zcash 赚到了第一桶金,彼时 ZEC:BTC 的汇率一度达到 4:1. 也因为在Zcash的董事会上认识了同为董事会选举人, 后来成为Primitive(现已退休)联创的Eric Meltzer. 2017年在以太坊 2 美金的时候和国内 古典VC 朋友们反复强调要重点关注,结果大部分人没听进去(王华东老板至今还在叨叨这事儿😂)来后开始梭哈各种2017年的ICO, Kyber当时梭哈了3000个ETH, BAT上线的时候第一次知道要把gas拉满打新. 2018年离开DHVC成立了Primitive, 因为我们清晰的感受到, 2018年那个熊市可能是作为一级市场投资人还有巨大认知优势的最后一个周期了. 事实也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对于我们当时的判断感兴趣的可以翻阅《你好,Primitive Ventures》 在 DeFi 这个词还没普及的时候,我们投了早古DeFi:Kyber, 0x;在 DePIN 这个词还没出现的时候,投了 FOAM 和 Theta, Theta 在 2018-2020 这个周期里涨了接近300 倍。Modular 叙事出现的 7 年前,就投了最早的 Modular Chain, Cosmos。在 Ethena 之前投了各种稳定币,大部分归零,包括曾经市值排名第三的 TrustToken/TUSD. 这些只要家里通网的都可以公开查证。当然这些都是「拔尖」的成功的案例, 超过80%的项目是直接归零, 能跨越周期的也少之又少. 不变的是人性循环, 变化的是市场结构和牌桌上玩家. 2014-2017年认识的圈内的朋友, 几乎没有几个还在牌桌上, 也是为什么圈内老人特别念旧. 为什么这轮牛市和散户预期的不一样? 特别是和2021年之后才入圈的散户预期不同. 人都是有认知近视的 (recency bias). Zcash 之后,我再也没见过任何 altcoin 在 BTC 计价下复制过 ZEC:BTC 那次汇率表现。最近年底回顾 Primitive 2018 年刚成立时的投资账本,当时投的 altcoin 没有一个在二级市场跑赢 BTC 或 ETH。所以我在 2020 年写完《来自西方的名牌长牛》后就再也没有写过任何关于市场结构的文章, 彼时预测的流动性结构变化已经发生, 市场本身就是答案. 这些我在我的大号 @doveywan 也说的很多 这里抓几个重点 - CME 的 BTC OI 在2023下半年年开始就已经反超币安 到现在BN的OI只有CME的60%不到 - ETF 的上线,给华尔街的专业套利者提供了最好的土壤,波动性大幅收敛 - 币安2023年就开始试运营的triparty agreement几乎没有机构在用 - CME的ETF option上线和未来的spot上线会进一步挤压离岸交易所的市场 - 离岸交易所的市占被挤压, 合规成本激增, 降本增效保top line KPI - 缺乏新增> 财富效应收敛, 缺乏波动 > 趋势交易与来越难 - 市场结构逐步趋同,资产认知的饱和度也越来越高, 交易者画像越来越重叠 机构并没有比散户更聪明, 举个最近正在融资的大VC例子: 2014年vintage该顶流Crypto VC DPI只有2.4x (就是2014年投入100美金, 2024年拿到240万美金). 远远跑输比特币过去10年的涨幅 Primitive没有外部资金, 所以充其量也就是有方法论有一定团队专业度的大散户. 一级市场的项目我们的ownership不会超过3%, 二级市场我们除了做crypto之外还会做其他资产的系统性交易 (二级市场是Sean Tan, ex Tower Research PM在主导). 这里说个鬼故事, 2024年10月份之前, 我们二级市场的钱基本没有在crypto资产里, 因为波动性实在太低, 做如MSRT/CB之类的crypto stock, 远比交易crypto本身资本利用率更高. 散户的优势永远是顺势而为, 在理解市场结构变化后的���快速掉头, 而不需要路径依赖. 大部分机构投资人死于路径依赖和自我迭代能力退行, 大部分交易所死于挪用用户资产和安全漏洞. spot listing的产品是离岸交易所获客和拉新的「过去行之有效」的通道, 在扩宽最上游交易漏斗出现瓶颈的时候, 未来还是不是有效会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譬如Coinbase从来没有把产品优先级定义在“交易”拉新, CB的战略方针一直是成为“crypto bank” 而不需要去在意散户的“财富效应” 如何, 只要大的行业beta在, 这个thesis就永远可以做下去, 这是作为onshore交易所的巨大合规福利. 正如我在2018年写的《你好, Primitive Ventures》里说的, “我们过去几年的对加密事业的探索过程中,看到了个体之间达成的分布式共识力量之强大,与信息会"持续消散“的特点,让crypto asset拥有了极强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个体对自由和平等,以及对资产和数据确定性最根本的渴望,让我们看到了”熵永增,crypto 永生" 的可能。” 给每个个体持续精进和成长的空间, 依靠don't trust & verify 去吊打裙带关系, 才是这个行业最大的魅力.
0
0
1